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杨攀峰:少林寺是一个什么样的江湖?

2011年01月19日 09:48
来源:凤凰博报 作者:杨攀峰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导语:报道称,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行的“第八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发表演讲时,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透露目前少林寺在柏林、伦敦等地直接办了40多家公司,另外还间接办了一些公司,他同时表示希望资金充裕时能在海外买地建房。这则新闻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少林寺发展的关注。

少林寺要海外买地建房开40余家公司了,这条新闻一经刊出就能引爆视听。少林寺是什么呀,是国粹,是国人赖以自豪的中国特色。开公司这样的商业化走势必定引来我等这些凡夫俗子的非议,只不过以释永信为首的高僧们对世人的颇有微辞依然淡定。其实,少林寺成立公司、注册商标、商业推广、传言上市,甚至方丈释永信被称“CEO”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而其每一次的商业化推进为什么都会成为网络热点,受众如此的敏感的背后又揭示了什么了?

质疑和诟病从来都没消停过,说少林寺已世俗化,不再是佛门清净地。毫无疑问,人们在追问少林寺的去向,是在考量商业化的少林寺是对千年古刹文化的扬还是弃?自然,抛开佛家精神,具体到文化资源看待少林寺的文化产业化发展也许我们能看到一个积极的势态。少林寺文化,尤其是少林武功作为宝贵的传统文化理应得到广泛传播,而且在当下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利好环境中,少林寺无疑做得相当成功,在世界各地巡回表演、开馆授徒、成立推介公司等等,这种“走出去”的战略成为一个有相当参考价值的文化传播标本。

从释永信方丈引进现代商业管理理念的实践,我们也看到了文化产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就要走向市场、广开门路。但问题是这种成功的商业化发展和少林寺佛学的进步有没有冲突。“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风貌不在了,少林寺已经成为公路边、闹市中的寺院,越来越入世和张扬的少林寺还能不能清虚静养,还能不能弘扬佛教文化,坚守僧众修持,净化心灵,教化世人?有一种声音是少林寺的商业化和地方政府的意图有关,最有力的佐证是少林寺景区每年的旅游收入占到登封市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可以说是“功德”一方。但这种质疑肯定不是主要的,即使存在也不是最为紧要的。

佛学文化也需要交流不假,但有必要开办公司来运作吗?天下各路文化是都是需要传播才能发展的,如少林寺的话,钟情于商业推广就能财路广开,这样谁还来修炼内功。唱歌的不练唱、演戏的不练功、写书的不求质量,但凡有成功的运作就可以取得全局的成功;退而其次,如果要开办公司有没有必要去海外买地建房?同样是传播文化,为什么少林文化如此异类,要选择“定居”海外的方式呢?更何况少林寺被炒得如日中天,国人对少林文化又了解了多少、继承了多少呢?有这样的大手我倒建议少林寺能布施天下,那些银子来普度众生,何必更何况少林寺早已名声在外,何须舍近求远?;再者,正如释永信所言,“少林寺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今还开发得不够,商业化的步子还会继续加快”。如此听来,更像是一个坐拥文化资源的“富二代”在蚕食先辈文化内核,同时跑到世界各地去以此圈钱。我有疑问是,少林武术讲求禅武合一,但这些海外武馆是不是也继承了禅宗。还有当下人心浮躁,少林寺为何不游说天下去教化世人,显然这个是没有卖点的。这些商业化的运作是不是离少林寺的本真越做越远呢?

根本上讲,任何弘扬少林文化的推广都是应该的,但这不能成为其无所顾忌的商业逐利的借口。放眼江湖,少林寺已经逐鹿世界,谁都知道这是少林寺的商业化运作,但这种运作恪守了多少文化教义和佛教信条成为关键。少林文化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属于民族,也属于世界,而提升少林文化品牌价值的途径应该是坚持修行,不断提升少林文化的尊严和地位。而如果铜臭伴香火共飘成为一种事实,非但没有了文化尊严,即使少林寺的商业化中兴之路引来了世人的聚焦,但同时这也是在死胡同里消磨走向虚假的繁荣。

[责任编辑:王丽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